目前分類:STEAM教育 (3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日期已步步逼近,在課程綱要裡面也看見了這一波課綱變革要與世界趨勢- STEAM教育的接軌。接下來幾篇文章,會針對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理念和科學教育相關領域的課程內容,與STEAM教育能成就給孩子的相連結發表看法,讓大家對於新的教育變革能不那麼緊張,也得到能提升孩子競爭力的方法。

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舊有九年一貫課綱在國中小階段的差異,主要在於

1) 課程規劃:增加「科技領域」,由七大領域→八大領域。

2) 領域名稱/內容調整:語文領域新增新住民語與英語文、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→ (更名為) 科技領域、藝術與人文領域 → (更名為) 藝術領域...等。

3) 領域學習節數等的調整:增加彈性學習課程、國小增加語文與數學節數、國中新增科技領域課程。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TEAM 是結合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,與數學的跨領域教學,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動手做與團隊合作的元素,讓小朋友練習藉由團隊的力量,培養出把想法具體建做出來以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其中”藝術”的成分是培養孩童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關鍵。

STEAM裡的藝術可以用很多種方式呈現,包含音樂、舞蹈、繪畫、雕刻等,其中我覺得最容易入門的就是塗鴉。塗鴉是只要有顏料就可以完成的藝術創作,工具可以是筆也可以是小手小腳,載具可以是一張紙也可以是一面牆,但是在簡單的塗鴉的過程中,小朋友就可以讓想像力有發揮的空間,而在創造出天馬行空的線條和圖案的同時,這其實也是小朋友展現心裡想法的管道。而我也認為,小朋友若能被鼓勵展現自己,對自信心的培養也很有幫助,在未來人生的旅途裡也會較勇於展創意思考。

最後用這段影片做結尾,讓大家看看簡單的阿拉伯數字線條,可以塗鴉創造出多少我們聯想不到的圖案。

<用數字 教你孩子畫圖>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wdalebanet/videos/1100869253291628/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在跟同事討論課程設計的過程中,遇到的問題是要如何用簡單的詞彙,讓小朋友了解到生活中無處不科學,並且進一步學到怎麼使用這些科學。

舉例來說,拋物線。生活中到處可見拋物線,不論是下課後跟同學把握珍貴的十分鐘到籃球場投籃的拋物線路徑,抑或是在客廳懶得走到垃圾桶旁邊,手上拿著垃圾對著垃圾桶入口瞄一下,一揮就把垃圾丟進去,都跟拋物線運動有關。拋物線的計算很複雜,除了要考量到拋物線的弧度,還要計算到加速度還有重力對拋物線運動會有的影響,在台灣是上了高中才會仔細學到的科學。然而,即使沒有學過計算拋物線的公式,對每天下課都抱著籃球到球場鬥牛的小朋友來說,在親身探索的過程中,他們就是能知道藉由拋物線把籃球投進籃框的秘密。

我覺得這樣才是科學教育的價值所在。孩子們即使沒有背原理與公式,但是在一次次動手探索的過程,就能體悟到生活裡的科學,並更進一步能使用科學來解決問題。而這也是STEAM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:在科學的支持下,藉由親自動手做,學會解決生活裡的問題。

最後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,希望可以帶來更多啟發

遠見雜誌 <從幼稚園就開始做實驗,自己動手找解答>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​​​​ 原田実: 教孩子愛上科學的方法

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cesar_harada_how_i_teach_kids_to_love_science?language=zh-tw#t-512446

「在香港港灣小學,原田実教授公民科學及發明課,培養下一世代的環境學家。他把教室搬到一個多用途工業空間,讓小孩能夠做木工、金工,也能做化學、生物、光學等的實驗,偶爾也可以使用電動重型工具來創造原型解決海洋問題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實踐了少時父母教導他的一課:「你可以把地方搞亂,但你要負責清理。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 TED Talk

這則TED talk 講的是原田実教授如何帶領孩子們利用科學知識,發現問題、想方法,與解決問題。並且從解決自己的問題,延伸到解決遙遠的國度的問題,甚至是全球要面對的水汙染問題。

STEAM 最終的目的,也是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。學生在團隊合作下,需要運用跨域的知識來解決問題,藉此訓練批判思考,也讓課堂裡的知識能活用在現實生活中。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​​​​​《三個傻瓜》是幾年前在教育界引起熱烈討論的寶萊塢電影。故事裡的三個傻瓜是印度大學排名名列前茅的帝國理工學院的學生,藉由三個傻瓜各自人生裡的糾結,反映印度社會裡的填鴨式教育與貧富不均的現象。

過去看這部電影我多只感受到電影裡面要人們思考的「為誰而讀書,與為何而讀書」,在接觸STEAM之後,前幾天在電影又看到《三個傻瓜》的重播,這次引起我反思的是,在這部電影的後半段 (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tJdS9isj1Q ),主角藍丘(傻瓜一號)活用自己學到的理工知識,在停電的學校裡,利用手邊僅有的汽車馬達與其他機械,救回差點因難產而喪命的女主角的姊姊跟她的小孩。而正是STEAM真諦:科學教育,是要讓孩子學到能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在STEAM教室裡,孩子需要結合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,與數學等跨學科的知識,並在團隊合作之下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際建造出來,讓知識能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,而不是只出現在考卷上。雖然台灣的STEAM教育才剛起步,但只要能持續的澆灌,相信就能讓種子萌芽並茁壯,讓孩子們能在升學主義之外,能有因為科學的有趣而眼睛閃閃發亮的一刻。

千碩STEAM教育:  https://lihi1.cc/4uNg4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​​​​​​我想有很多家長跟我一樣,小時候只要用一張紙就可以玩到天黑忘記回家。不論是比誰摺的紙飛機看誰的造型最炫又能飛得最遠,還是折一個「東西南北」來決定誰的下場,都是我們那個年代單純又有趣的娛樂。

摺紙其實也是個很棒的教學工具。在摺紙的過程中,小朋友可以加強對幾何概念的理解、增強立體空間概念的能力、藉由折1/23/1張紙來學習分數的應用、學習很多形狀都不只一種摺法。此外,在摺紙也是個學習科學的好工具。藉由折成立體的形狀,可以讓小朋友更能理解分子的多面體形狀,而經由把紙摺疊成手風琴的形狀,也能發現薄薄一張紙變得堅固了許多,這就是橋的概念。從有趣好玩的摺紙就能學到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美術,和數學,這不就是STEAM?

近年來,科學家也發現了這個存在幾千年的工藝在科學研究上的好處。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甚至還成立幾個專案,將科學家跟摺紙藝術家聚集起來,把摺紙技巧用在工程設計中,從醫療鎳子到可折疊得太陽能板,都能看到摺紙的影子。

下面這個網站裡有很多摺紙教學,讓你成為孩子崇拜的對象:D

http://en.origami-club.com/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讀了國內外許多STEAM的相關文章後,會瞭解到STEAM教學的核心在於讓學生可以運用結合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、數學等學科的知識來思考如何解決進行專題時遇到的問題,但STEAM的內涵不只是這樣而已,因此在這邊跟大家分享在跨學科教學之外,STEAM3個核心精神。

1. 團隊合作

進行STEAM教學時,需要將學生分成小組,一起來完成專題。在協作的過程中,學生需要運用運籌帷幄的人際技巧來跟隊友溝通,也要學著表達與尊重別人的意見,才能發揮團隊的力量來完成任務。

2. 動手做

STEAM課程裡,結合跨學科知識來構思創意只是個起頭,更重要的是要把idea具體創造出來,如此才能知道方案在現實世界是否行得通。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了解了STEAM課程的優點後,下一個挑戰就是要了解”HOW to “設計出成效優良的STEAM課程。在爬了許多網路文章後,發現  ANNE JOLLY 女士的 <12 Steps to Great STEM Lessons> (http://www.middleweb.com/4328/12-steps-to-great-stem-lessons/ )這篇文章,翻譯大綱如下:

  1. 選定主題,以能運用跨領域學科來解決的問題
  2. 將主題與在現實生活會遇到的情況相連結
  3. 明確定義課程的STEM 挑戰
  4. 決定怎樣的學習成果才算是“成功”
  5. 運用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 來規劃課程
  6. 協助學生察覺挑戰
  7. 讓學生(小組)「動手」研究挑戰的內容
  8. 鼓勵小組構思創意來解決挑戰
    務必讓學生練習對一個問題提出多重方案來解決。這是使STEM課程有別於其他俗套的實驗室課程的關鍵。
  9. 引導小組選擇構思(idea),進行測試並建造原型(prototype)
  10. 協助並促進小組對原型進行測試與評估的過程
  11. 使小組參與對測試發現的討論
  12. 若時間有餘裕,讓小組有見賢思齊的機會來重新改良設計

在整個教學過程中,除了著重團隊合作、實際動手做、構思創意,對原型進行測試與改良,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多點「教學引導」 (guidance),少些「操作指示」 (instructions),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方法來解決問題。

千碩STEAM教育:  https://lihi1.cc/4uNg4
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在對STEAM有基礎瞭解後,很多家長應該會有個疑問:藉由動手做來學習科學跟數理邏輯的STEAM課程,跟其他坊間的科學實驗課程相比,有甚麼不同?

以下有5個理由跟大家分享:

1) 多元能力養成

有別於坊間的自然實驗教室多著重於科普知識的涵養,STEAM的特色在於更廣域的科目結合,整合科學、科技、工程,與數學等學科,同時也加入藝術的元素,讓孩子可以發揮創造力。STEAM課程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學習科學的基礎上,更多元發展能力。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在前篇< STEAM教育的發展沿革> (http://tkbrobot.pixnet.net/blog/post/38279442 )裡提到,STEM+Art=STEAM的觀念要到2006年才被提起,於是今天就來討論ArtSTEAM教育裡的重要性。

   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建議國家關注STEM教育後,STEM就成了美國教育改革的”顯學”。STEM的目標是要培養優秀的科技工程人員,而隨著STEM風潮的澎勃發展,愈來愈多的教育學者發現,創新(innovation)與創造力(creativity)是優秀的STEM-er的關鍵技能,於是藝術(Art)在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引起學界關注。

    藝術不僅啟發創造力的關鍵,也有研究指出,在高中修習四年藝術與音樂的學生比起只上半年或更少的學生能在SATs多得98分;而學習音樂的學生在能語言相關科目多得61分,在數學也多得42分,顯示藝術教育不僅能陶冶心性、增進創造力,還對學業成績有正面影響。

   許多改變時代的傑出科技人才,如yahoo總裁Marissa Mayer、蘋果電腦創辦人Steve Jobs、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,之所以能開發出劃時代的產品,不僅是因為他們對於科學與工程的專業,更是因為他們具備創新能力,能創造出大家當時還想像不到的科技產品。

    這幾年STEM+ Art= STEAM的教學方向已獲得學界的支持,並且這個”STEAM movement”的推動以在美國大學排名名列前茅的羅德島設計學院(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, RISD)最具影響性。最後分享羅德島設計學院院長 John MaedaTED talk 【科技+設計+藝術=創意型領導】,讓大家更了解Art 如何讓STEAM教育產生更多創新與可能性。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