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在跟同事討論課程設計的過程中,遇到的問題是要如何用簡單的詞彙,讓小朋友了解到生活中無處不科學,並且進一步學到怎麼使用這些科學。

舉例來說,拋物線。生活中到處可見拋物線,不論是下課後跟同學把握珍貴的十分鐘到籃球場投籃的拋物線路徑,抑或是在客廳懶得走到垃圾桶旁邊,手上拿著垃圾對著垃圾桶入口瞄一下,一揮就把垃圾丟進去,都跟拋物線運動有關。拋物線的計算很複雜,除了要考量到拋物線的弧度,還要計算到加速度還有重力對拋物線運動會有的影響,在台灣是上了高中才會仔細學到的科學。然而,即使沒有學過計算拋物線的公式,對每天下課都抱著籃球到球場鬥牛的小朋友來說,在親身探索的過程中,他們就是能知道藉由拋物線把籃球投進籃框的秘密。

我覺得這樣才是科學教育的價值所在。孩子們即使沒有背原理與公式,但是在一次次動手探索的過程,就能體悟到生活裡的科學,並更進一步能使用科學來解決問題。而這也是STEAM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:在科學的支持下,藉由親自動手做,學會解決生活裡的問題。

最後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,希望可以帶來更多啟發

遠見雜誌 <從幼稚園就開始做實驗,自己動手找解答>

http://www.gvm.com.tw/Boardcontent_25541_1.html

 

千碩STEAM教育:  https://lihi1.cc/4uNg4

 

 

 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FUN教育 的頭像
FUN教育

千碩STEAM教育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