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的深度,在於一樣的字彙,但隨著解讀的方式不同,能擁有不同面向的解釋。動手做教育,這一句話,我把它做二種解釋:「動手做」教育,以及,動手「做教育」。

我們先來談,「動手做」教育這件事。過去的數十年間,我們的教育一直採用課本、考試等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模式,而忽略教育的本質在於經驗的傳承。因此這幾十年間,學生在課堂上,越來越少實際接觸,甚至是實際動手做的經驗,沒有親身的體驗,紙上寫得再豐富,這都是別人的感受。

最近,開始提倡的自造者風潮,創客中心,正是要彌補動手做的不足,不再讓經驗的傳承只透過書本文字的傳遞,透過親自動手做的過程,更能有深刻的體會,進而有不同的想法,創造出專屬於自己的經驗。

至於第二個解釋,動手「做教育」,涉及的層面很廣很複雜,但要跨出第一步,需要的就是,「做教育」不是只要空談,動手做就對了。

千碩STEAM教育:  https://lihi1.cc/4uNg4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製造、自找、自造專欄

履帶搞定了,車體結構也搞定了,下一步是…,天啊!!!!!! 我們不知不覺完成了大半的設計了 \^o^/

我們可以開始把履帶放上車體了,這時問題來了,履帶的驅動輪與馬達做結合,由於我們選用的直流減速馬達,已經有完整的傳動軸設計,所以這一部分問題不大。那….,問題是發生在什麼位置呢?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製造、自找、自造專欄

 

履帶的驅動輪與導向輪配置完成後,下一步該要怎麼設計履帶呢?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在跟同事討論課程設計的過程中,遇到的問題是要如何用簡單的詞彙,讓小朋友了解到生活中無處不科學,並且進一步學到怎麼使用這些科學。

舉例來說,拋物線。生活中到處可見拋物線,不論是下課後跟同學把握珍貴的十分鐘到籃球場投籃的拋物線路徑,抑或是在客廳懶得走到垃圾桶旁邊,手上拿著垃圾對著垃圾桶入口瞄一下,一揮就把垃圾丟進去,都跟拋物線運動有關。拋物線的計算很複雜,除了要考量到拋物線的弧度,還要計算到加速度還有重力對拋物線運動會有的影響,在台灣是上了高中才會仔細學到的科學。然而,即使沒有學過計算拋物線的公式,對每天下課都抱著籃球到球場鬥牛的小朋友來說,在親身探索的過程中,他們就是能知道藉由拋物線把籃球投進籃框的秘密。

我覺得這樣才是科學教育的價值所在。孩子們即使沒有背原理與公式,但是在一次次動手探索的過程,就能體悟到生活裡的科學,並更進一步能使用科學來解決問題。而這也是STEAM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:在科學的支持下,藉由親自動手做,學會解決生活裡的問題。

最後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,希望可以帶來更多啟發

遠見雜誌 <從幼稚園就開始做實驗,自己動手找解答>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​​​​ 原田実: 教孩子愛上科學的方法

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cesar_harada_how_i_teach_kids_to_love_science?language=zh-tw#t-512446

「在香港港灣小學,原田実教授公民科學及發明課,培養下一世代的環境學家。他把教室搬到一個多用途工業空間,讓小孩能夠做木工、金工,也能做化學、生物、光學等的實驗,偶爾也可以使用電動重型工具來創造原型解決海洋問題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實踐了少時父母教導他的一課:「你可以把地方搞亂,但你要負責清理。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 TED Talk

這則TED talk 講的是原田実教授如何帶領孩子們利用科學知識,發現問題、想方法,與解決問題。並且從解決自己的問題,延伸到解決遙遠的國度的問題,甚至是全球要面對的水汙染問題。

STEAM 最終的目的,也是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。學生在團隊合作下,需要運用跨域的知識來解決問題,藉此訓練批判思考,也讓課堂裡的知識能活用在現實生活中。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製造、自找、自造專欄

車體結構設計大致完成,下一階段我們要完成什麼呢?該是考慮履帶設計的時候了。

履帶的行進,至少要有驅動輪與導向輪,在前幾篇,我們曾經完成過馬達在車側組裝的配置,馬達上的旋轉軸即是導向輪所在的位置,導向輪的軸心位置,決定履帶的長度,驅動輪與導向輪的二者間的直徑比,會與履帶圍繞出的側面輪廓有關,一般來說二者間的比例會設計為1:1,或是驅動輪>導向輪。

在這個地方我們採用驅動輪>導向輪的設計,理由呢?其實很簡單,單純的只是因為我喜歡有斜度造型的履帶,哈哈哈 ^_^"。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製造、自找、自造專欄

    關於車體設計這部分,我們以車側為主軸去發展其他位置的設計,換句話說,由車側為設計主面,其餘車體的結構面皆會與車側做接合,因此在這個部分,我們會設計為,車體各個組成面法線與車側面的法線夾角呈90°相交,其餘各面間的法線相交角度,我們則不刻意限制,以淺顯易懂的話再說一遍,就是,請看下圖。

 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我們在思考如何為下一代加強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同時,我們也應當思考如何善用引導教育,提昇孩子的品格力。Tom Lickona,美國品格教育大師提出:「品格」有兩塊重要的基礎,追求卓越的成就品格(performance character)和追求良好德行的道德品格(moral character)。「成就品格」是在任何領域追求卓越的能力,如:企圖心、自信、創意、勤勉、好奇、挫折忍受力等。「道德品格」則是和他人維持友善關係、自制和負責的德行,如:同理心、友善、誠實、耐心、合作、謙虛等。

       我們可以將成就品格與道德品格所表現出的特質,統稱為孩子們的品格力。既然品格是一項能力,即表示可以透過教育學習與提升。那該如何做品格教育這件事?當前許多提倡做中學,玩中學的教育,即是最好執行方式。藉由實作過程,引領出孩子們的好奇心,進而產生做好這件事的企圖心,培養出孩子們做事的耐心。實作的過程,也可以讓孩子們分組,學習團隊合作,為自己的團隊盡責,並且藉由競賽遊戲,教導孩子們學習誠實與謙虛。

    在這個大多數家長已經開始反思,考試教育的得失問題時,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考慮,做中學的教育,是否能讓孩子們獲得更多?我想,會思考這個問題的家長,應該也都已經動起來,陪著孩子開始動手去體驗,由實做來獲得寶貴的知識與經驗。

千碩STEAM教育:  https://lihi1.cc/4uNg4

 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​​​​​《三個傻瓜》是幾年前在教育界引起熱烈討論的寶萊塢電影。故事裡的三個傻瓜是印度大學排名名列前茅的帝國理工學院的學生,藉由三個傻瓜各自人生裡的糾結,反映印度社會裡的填鴨式教育與貧富不均的現象。

過去看這部電影我多只感受到電影裡面要人們思考的「為誰而讀書,與為何而讀書」,在接觸STEAM之後,前幾天在電影又看到《三個傻瓜》的重播,這次引起我反思的是,在這部電影的後半段 (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tJdS9isj1Q ),主角藍丘(傻瓜一號)活用自己學到的理工知識,在停電的學校裡,利用手邊僅有的汽車馬達與其他機械,救回差點因難產而喪命的女主角的姊姊跟她的小孩。而正是STEAM真諦:科學教育,是要讓孩子學到能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在STEAM教室裡,孩子需要結合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,與數學等跨學科的知識,並在團隊合作之下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際建造出來,讓知識能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,而不是只出現在考卷上。雖然台灣的STEAM教育才剛起步,但只要能持續的澆灌,相信就能讓種子萌芽並茁壯,讓孩子們能在升學主義之外,能有因為科學的有趣而眼睛閃閃發亮的一刻。

千碩STEAM教育:  https://lihi1.cc/4uNg4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分享一篇文章  100 Skills Everyone Should

網址:http://www.popularmechanics.com/home/how-to/g87/4284709/

   「一百個大家都應該要懂的技能,都是一些基礎的技能!」

    看過之後我先想了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技能,既使是小時候有住過鄉下的我也沒有懂得超過一半,看來要自稱為Maker還早的很。看看現在的教育方式,要培育出一個有Maker精神的小孩,可能要有更多不同或多元的方式來提供給現在的學子。

   多年之前曾經有過類似的文章,當時我在國外念書,也拿了這樣的文章給我當地的同學看,驚訝的是他給我的回覆是:我每個暑假都在做這些啊,你們不是嗎?細聊之後他告訴我,每年暑假他們會到他們所謂的鄉下,住在湖邊木屋裡,由於一年才會過去一次,每次都是從修理木屋開始,所以上面文章裡提到的生火、伐木、木工、鎖螺絲、划船、釣魚等,都真的只是基礎的技能,玩的是打獵、游泳、登山等戶外活動。而我們的小孩呢?我們給了他們什麼?

文章標籤

FUN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